苹梢鹰夜蛾是苹果、梨、柿、栎等果树的主要害虫。多以幼虫为害新梢,吐丝将嫩梢新叶纵卷居内取食叶肉,受害植株呈多头、残叶枯梢;幼虫也可蛀食花蕾、幼果。5月16日始,云南省江城县高空测报灯下苹梢鹰夜蛾数量巨大,5月20—25日单灯单日诱虫量都在万头以上,24日、25日监测结果显示,4台灯虫量分别达21万和25万多头,为历年罕见。
国内持续监测表明,该虫具有迁飞性,最远可迁往东北,因此,各果树产区应加强监测、准确识别,及时指导防治,防止苗圃和果树受害。
附件:苹梢鹰夜蛾虫态特征
附件
苹梢鹰夜蛾虫态特征
成虫:体长14—18毫米,翅展34—38毫米,下唇须发达,斜向下伸,状如鸟嘴而得名,触角丝状。体色有两种,一种前翅紫褐色,外横线和内横线棕色波浪形,后翅棕黑色,后缘基半部有1黄色圆形大斑纹和3个橙黄色小斑。另一种成虫,前翅中部为深棕色,前缘近顶角处有一半月形淡褐色斑,后缘为淡褐色波形宽带。后翅花纹与前一型相同。两色型翅的反面斑纹相同。
卵:乳白色,直径0.6—0.7毫米,半球形,卵面生一棕色环。
幼虫:体长30—35毫米,体色有三种类型,黑色纵带形,头部黑色,背线绿色,体侧有1条黑色纵带和2条白色纵带;淡绿型,头及体色浅绿,黑色纵带消失,仅存4条后色纵带;黑褐型,全体黑褐色,仅存2条白色纵线。
蛹:长14—17毫米,红褐色。
为加强墒情监测体系建设,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,3月30日-4月1日,全国农技中心在安徽省歙县举办全国土壤墒情监测技术培训班,来自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...
中新网3月11日电 据农业农村部网站消息,全国农技中心11日发布2021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(下简称方案)。方案指出,2021年草地贪夜蛾发生区主要集中在...
3月1日,为落实农业农村部《2021年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》文件精神,做好2021年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指导工作,全国农技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...
2月26日,全国农技中心召开2021年全国春耕春管墒情网络会商会,来自国家气象局、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河北省农科院旱作所及部分省级土肥...